第八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工作顺利完成
本刊讯 2023年2月,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指导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启动了第八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工作,2018-2022年五年间发表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的750余篇文章进入参评论文范围。经过论文推荐、论文初选、论文通讯评审和论文现场评审等程序,在报名参评的145篇论文中,最终有50篇文章被评为优秀论文。这些论文社会影响大、创新性强、理论研究深入、实践意义明显,深受广大读者喜欢。
第八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汇总表(按发表时间排序)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单位
|
发表刊期
|
1
|
问责与改进:我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元评估
|
赵立莹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2018(2)
|
2
|
研究生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透视:内涵、问题与对策
|
朱玉成 周海涛
|
北京师范大学
|
2018(3)
|
3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法探析
|
夏元清 邓志红 戴荔 翟弟华 孙中奇
|
北京理工大学
|
2018(5)
|
4
|
一流学科建设就是建设一流的学科生产能力
|
刘小强 彭颖晖
|
江西师范大学
|
2018(6)
|
5
|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论析
|
刘志
|
东北师范大学
|
2018(7)
|
6
|
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制度架构与风险防范
|
孟鸿志 张运昊
|
东南大学
|
2018(11)
|
7
|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
张炜
|
西北工业大学
|
2018(12)
|
8
|
自我主导:研究生个体发展质量观新取向
|
熊慧 杨钋
|
北京工商大学
|
2018(12)
|
9
|
创建世界一流与服务国家发展: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选择
|
袁广林
|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
2019(1)
|
10
|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初探
|
林梦泉 陈燕 毛 亮 任超 梁梓萱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
2019(4)
|
11
|
构建有效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弹性分流淘汰机制
|
陈谦
|
南京大学
|
2019(4)
|
12
|
走出学术界:日本博士生教育改革动向
|
李莞荷 袁本涛
|
清华大学
|
2019(6)
|
13
|
论研究生课程的连贯性设计
|
汪霞
|
南京大学
|
2019(7)
|
14
|
《学位条例》的“立”“释”“修”——略论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
秦惠民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019(8)
|
15
|
70年探索奋斗: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与启示
|
王战军 张微
|
北京理工大学
|
2019(9)
|
16
|
中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逻辑、路径和张力
|
赵世奎 吴彬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9(11)
|
17
|
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审视与重构
|
梁传杰
|
武汉理工大学
|
2019(11)
|
18
|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路径探索——一个整体性教育的视角
|
姚志友 董维春
|
南京农业大学
|
2019(11)
|
19
|
论高等学校学位授予标准中的否定性条款
|
徐靖
|
中南大学
|
2020(2)
|
20
|
论美国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规范化
|
李子江 闻迪 王传毅
|
北京师范大学
|
2020(2)
|
21
|
立德树人:导师的形象和工作
|
孙正聿
|
吉林大学
|
2020(4)
|
22
|
专业学位研究生“四贯通”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熊华军
|
西北师范大学
|
2020(4)
|
23
|
从导师指导过程看立德树人对博士生社会化的作用
|
徐岚
|
厦门大学
|
2020(5)
|
24
|
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用学术性
|
龙宝新
|
陕西师范大学
|
2020(6)
|
25
|
博士生学术成长与导师支持:现状特征及路径关系
|
赵磊磊 代蕊华 伍红林
|
江南大学
|
2020(8)
|
26
|
导学共同体:构建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新思路
|
张荣祥 马君雅
|
浙江大学
|
2020(9)
|
27
|
论研究生课程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变机理
|
包水梅 谢心怡 唐卫民
|
兰州大学
|
2020(11)
|
28
|
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的贡献初探
|
秦安安 刘铁钢 王悦 赵世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0(11)
|
29
|
研究生教育治理现代化:时代背景、基本框架与行动策略
|
刘益东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
2020(11)
|
30
|
博士生成长周期与培养质量评价的新维度
|
戚兴华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2021(3)
|
31
|
一流大学的博士去了哪里——X大学2011—2015 年博士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
|
高耀 乔文琦 杨佳乐
|
天津大学
|
2021(3)
|
32
|
优化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 改革博士学位授予管理模式
|
吴丹 靳冬欢 刘晨 张巍
|
国防科技大学
|
2021(4)
|
33
|
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天津市为例
|
刘海波 苏丹 缪 楠 张立迁 白海力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2021(4)
|
34
|
博士生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成效和思考——基于北京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
尹丹 黄俊平 瞿毅臻
|
北京大学
|
2021(5)
|
35
|
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内涵、类型及发展状况
|
马永红 刘润泽 于苗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1(7)
|
36
|
研究生教育的新时代、新主题、新担当
|
洪大用
|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
2021(9)
|
37
|
知识经济时代博士生的核心素养框架及发展趋势
|
李永刚
|
天津大学
|
2021(10)
|
38
|
博士生教育的链式反应规律
|
董渊 王任模 钟晓征 刘丽霞 章燕
|
清华大学
|
2021(11)
|
39
|
中国40年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与学科演化的动力学模拟
|
常若菲 杨卫
|
浙江大学
|
2021(11)
|
40
|
英国课程型研究生教育:发展基础、培养实施及启示
|
李明磊 王雅鑫
|
北京理工大学
|
2021(12)
|
4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
耿有权
|
东南大学
|
2021(12)
|
42
|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要求和战略重点
|
别敦荣
|
厦门大学
|
2022(2)
|
43
|
教育博士生UGS协同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邬志辉 饶从满 吕立杰 秦春生 唐丽芳
|
东北师范大学
|
2022(3)
|
44
|
工科师生关系会受科研项目类型的影响吗?——对高水平大学工科博士生与导师基于科研项目交往的质性考察
|
李函颖 徐蕾
|
华中科技大学
|
2022(4)
|
45
|
如何培养跨学科研究生——以加拿大为例
|
谷贤林 高爱平
|
北京师范大学
|
2022(5)
|
46
|
深度推进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创新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
王树国
|
西安交通大学
|
2022(7)
|
47
|
在地国际化:硕士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
岑逾豪 杨媛
|
上海交通大学
|
2022(7)
|
48
|
促产教深度融合 让“专业更专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
杨斌
|
清华大学
|
2022(9)
|
49
|
交叉学科的演化:阶段与特征——兼论美国交叉学科的发展
|
王传毅 王涛
|
清华大学
|
2022(9)
|
50
|
关于完善我国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
眭依凡 毛智辉
|
浙江大学
|
202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