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四贯通”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熊华军

摘要: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基于教与学的学术理论,经过摸索和学习,构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四贯通”案例教学体系,即课程建设贯通案例开发、教学改革贯通案例教学、技能培养贯通案例大赛和学习评价贯通案例写作。阐述了“四贯通”案例教学体系具有的“三棱锥”特征,说明了该案例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四贯通”案例教学体系;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熊华军,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学院教授,兰州730001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强调,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为更好地落实《意见》1,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意见》2指出,加强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1]。根据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Boyer)的观点[2],案例教学也属于教学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作为教学学术的案例教学,基于李·舒尔曼(Lee Schulman)的理论[2],包括教与学的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当前,学者更多围绕“教”这个维度构建案例教学体系,而围绕“教”与“学”这两个维度构建案例教学体系较少。为了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西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基于教与学的学术理论,借助研究生培养方案全面修(制)订的契机,于2016年初开始酝酿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体系,把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归入“教”的学术维度,把案例大赛和案例写作归入“学”的学术维度。经过三轮专家论证后,我校推出“四贯通”案例教学体系,于2017—2018学年正式实施

一、课程建设贯通案例开发

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3]。我校将案例开发贯通到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以此建立具有我校风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我校基于“组建一个团队、经历四个阶段、体现八个特征、发挥三个作用、落实二级激励”的理念开发案例。

1.组建一个团队

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4]。我校基于教指委颁布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把学位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列为核心课程,并规定每一门核心课程组建案例开发团队,由该门课程负责人牵头,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在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

2.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收集案例,组建素材库。“案例素材库由一定数量的与知识应用相关的典型事件或者生产实践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组成。”[5]素材既可是第一手素材,也可是第二手素材。第二个阶段是加工素材,组建资源库。案例加工有两种形式:一是改编,需要团队成员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对收集到的第二手素材进行加工;二是采编,需要团队成员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对第一手素材进行加工。不管是改编还是采编的案例,都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反思和加强交流,以此剔除一部分效果不佳的案例,保留一部分效果较好的案例,最终形成某一门核心课程的资源库。第三个阶段是编排资源,组建教材库。经过一轮甚至多轮的课程教学效果实践检验后,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根据知识逻辑体系,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最终成为教材。若干本教材构成教材库。第四个阶段是打造教材,组建精品课程库。每一本教材需要再次校对、验证,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好的课程将得到一定的资助,并被推荐参加校级、省部级精品课程评选。评选上的课程将以MOOCs形式供全校师生使用。

3.体现八个特征

①真实性。案例取自于生活,来自于现实,而非人为杜撰的故事。②典型性。选取的案例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有助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③时效性。案例取自新近发生的、正在进行的,或正在产生影响的事件[6]。④聚焦性。要聚焦教学内容的重点问题、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问题、联系学生心中的疑点问题、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选择案例[7]。⑤完整性。案例由产生背景、主题内容、发生过程、结果评析等构成。⑥启发性。通过审视一个具体事例而揭示普遍规律和问题的实质[8]。⑦本土性。选取案例应来自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而不是与本土毫无关联。⑧创新性。案例应涉及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知识,进而能启迪思路、开阔视野。

4.发挥三个作用

①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首先,学生在课前能自定步调学习,一方面可以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库或与此主题相关的案例库,另一方面可以在线进行问题讨论或练习。其次,学生在课中能适时学习。我校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要学生查阅与课堂讨论案例相关的案例,然后进行案例之间的比较分析。这种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最后,学生在课后能检验学习成效。通过调取讨论和练习的数据,可以知晓自己相对其他学生的不足之处。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是消极自由(be free from)地发展。由于案例开发是在团队中进行的,教师不用每节课前都去寻找案例,这为教师深入地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时间保障;其次是积极自由(be free to)地发展。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无形中建构了一个案例教学开发的学术共同体,这有助于将教师从“我不得不开发”的被动状态引向“我要开发”的主动状态[9]。③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我校基于案例开发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这包括:课程设置接入教指委下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课程目标接入职业人才评价标准、课程空间接入职业场地、课程安排时间接入职业发展过程、课程内容接入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课程评价接入职业技能鉴定、课程教师接入行业企业骨干等。

5.落实二级激励

①校级激励。在考核评价体系方面,我校将优秀教学案例、教材编写、行业服务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专业学位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在课改项目资助方面,我校设立专项经费,每年资助1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项目;在精品课程开发方面,我校也设立专项经费,每年请国家级精品课程拍摄团队制作3门精品课程;在案例开发团队方面,我校每年资助10个代表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案例开发团队;在系统开发方面,学校组织专业人士自主开发专业学位多用途教学案例库系统;在教室改造方面,学校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改造10间教室,专门用于案例教学;在竞赛组织方面,开展优秀案例、优秀案例视频课评选活动。②院级激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学院从制度、经费、平台、组织等维度,拿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尤其要组织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解决案例编写和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探索改善案例编写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思路与方法,为推广和普及案例教学提供指导。

二、教学改革贯通案例教学

《意见》2指出,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1]。我校基于“三理宣讲、三方交融、三步实施、三类激励”理念开展案例教学,以此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

1.三理宣讲

①第一理是以学生为中心。案例教学已经形成了理论取向、实践取向、技术取向、发展取向、批判取向的理念[10]。但研究发现,不管是哪一类取向的案例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否则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1]。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让案例成为学生与真实生活世界的“桥梁”,一方面引导学生由例到理,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由理到例,深化对其他感性经验的洞察。为此,我校明确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规范案例教学程序,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强化案例教学效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②第二理是以案例为基础。案例教学的中心在于案例而非教学[12]。因此,我校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了解案例教学的内涵本质,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提高案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③第三理是以理念洞见为旨趣。案例不同于事例,案例是典型事例描述与理论诠释、情境事实分析与价值引领的综合体,有助于学生基于该案例的“真知”进而“熟知”今后遇到的类似工作场景;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现象走向本质,从直观走向洞见,是一个首先引入事例,接着发现问题,继而生成原理性知识,最后转化为策略性智慧的教学模式。

2.三方交融

网络、课堂、现场都是案例教学的“主会场”,没有孰轻孰重之分。①网络。网络平台既是教师发布案例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案例和参与研讨的主渠道,更是检验教师组织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渠道。“案例教学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一场涉及从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到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广泛变革。”[13]②课堂。我校对案例教学课堂做了改革,一类是传统的,即一个教师负责课堂的案例讨论和案例总结;另一类是创新的,即多名教师负责课堂的案例讨论和案例总结。我校前期资助10门课程进行创新,教师既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校外教师,还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来到课堂[6]。我校以面对面参与为主,即专家以特邀嘉宾身份直接进入课堂,讲解案例发生的真实过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与互动。③现场。现场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即学生在现场熟悉案例,然后回到课堂进行讨论;也可作为课堂的替代形式,即教师和学生就在现场进行讨论并总结。我校教育硕士生的一些课堂在中小学里开展,反响很好。

3.三步实施

这三步分别是研习、研讨和研写。

1)研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案例既可以是开发的案例,也可以是现场的案例。我校一些课程负责人经过三轮磋商,认为研习应分为熟悉案例自主思考团队讨论成员分工分享思路五个步骤。熟悉案例指学生认真阅读指定的案例;自主思考指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思考对策;团队讨论指团队成员再次针对问题进行协商,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对策;成员分工指团队组长根据成员的讨论,对成员的角色进行任务分工;分享思路指每组学生至少在网络平台上提交3个问题,并回答其他小组提交问题中的3个。

2)研讨。“现在的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14]我校采用“两角色定位、两讨论类型、两点评方式、两掌控手段”的理念进行研讨。①两角色定位。一是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在交流中学习,在协作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二是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促者,他们为学生学习提供信息、开发资源、提供平台、营造氛围。②两讨论类型。一是基于主辅式的汇报,之后进行批判性讨论,即以一个小组为主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根据该组汇报进行批判。“批判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否定,具有一种消极的意义,而是区分和划定边界。批判在根本意义上是生成性的,因此是思想的发生。”所以,批判既能让主体深化认识,也能帮客体明晓不足。汇报形式多样,可以是口头汇报、表演汇报、文本汇报或将这三者融合起来的综合汇报。根据师生的反馈意见,综合汇报的效果最好,但耗时最多。二是基于主主式的问题,之后进行批判性讨论。各成员都是主体,各成员基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批判。法学院的任课教师通过小组积分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小组积分按每一位成员第一次发言得10分,第二次发言得6分,第三次发言得3分来计算。该模式在我校得到大力推广。③两点评方式。第一个点评是对小组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言行举止、方法运用、过程参与、观点创新进行点评;第二个点评是对各小组提出的思路再次进行综合,帮助学生探究事实本质、界定核心概念、拟定思维框架、指明观点价值、厘清知识图谱等。④两掌控手段。一是当讨论出现偏差时,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回到正轨;二是当讨论进入佳境时,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直面焦点问题和冰点问题。

3)研写。为配合点评,教师要求学生课后提交作业。作业有两个要求:①基于收敛性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的作业,即需要学生查找资料,对理论进行再次归纳。②基于发散性思维(Divergent Thinking)的作业,即需要学生将掌握的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除了作业外,学生还须围绕专题内容开展研究,并提交一份高质量案例报告。一般来说,案例写作经历如下阶段:选定题目汇报研究方法和思路汇报文献综述汇报论文主旨。课程结束后,学生须根据师生的点评再次完善案例报告,并提交给任课教师。

4.三类激励

①学校给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计入1.5%的工作量。②每年召开一次案例教学大赛和观摩活动,活动结束后召开案例教学培训和专题研讨会。③申请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教师须参加案例教学大赛,获得奖励名次;未获得奖励名次者须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请,由研究生院安排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派人去听课,对其授课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评估结果须为“良好”以上。

三、技能培养贯通案例大赛

基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我校基于“三点一线、三位一体、三方一家、两学并举、两效共彰、两力齐放”的理念开展案例大赛,以此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三点一线

第一点是以职业需求为起点,即案例大赛要与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相对接;第二点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即案例大赛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第三点是以产学结合为支点,即案例大赛与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背景相对接。案例大赛要将这三点连成线,才能突出其“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的特征[15]

2.三位一体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三位一体”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三位”分别是理论知识扎实,即案例大赛要帮助学生掌握并深化对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专业能力突出,即案例大赛要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成为一名有经验的职业者;职业素养深厚,即案例大赛要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情操,并以一名专业者的核心素养要求自己。

3.三方一家

学院是案例大赛的组织单位,要完成团队培育、团队遴选、团队日常培训、团队强化培训、团队正式参赛等系列工作。如我校商学院采用“531”模式组建团队,“5”是5名来自研三的学生,“3”是3名来自研二的学生,“1”是1名来自研一的学生。“531”模式将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作用与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受到学生的好评。研究生院是案例大赛的组织单位,要完成制度引导、工作指导、过程督导和经验荐导等系列工作,尤其要发掘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示范引导;企事业单位是案例大赛的参与单位,企事业单位既可以提供鲜活的案例,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案例分析中的不足之处。如我校商学院采用“111”模式加强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度。第一个1是“邀请1名企业导师作为团队的指导教师”,第二个1是“找到1个知名企业的真实问题”,第三个“1”是“团队至少要进入企业深入调研1次”。

4.两学并举

第一学是课堂教学。课堂一方面是案例大赛的训练场,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知晓了案例写作的基本规范,包括问题提出、数据采集、方法论证、观点提出、理论诠释等;另一方面是案例大赛的赛场,我校很多课程在最后5周基本上以小组汇报为主,小组汇报基本上是案例大赛的缩影。第二学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学生要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同时要在实践中检验问题的解决方案。

5.两效共彰

案例大赛要达到两个效果。在硬件方面,要有“脚手架效应”。通过案例大赛,学院要增设更多的案例教室、研讨室、书籍、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学习、实践、创业等提供良好条件等。在软件方面,要有“泡菜坛效应”。通过案例大赛,学校能引导低年级学生主动向高年级学生学习,引导更多课程融入案例,引导更多教学转向案例教学,引导更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引导更多学科带头人关注专业学位点建设,引导人才培养模式走向产学合作等。

6.两力齐放

第一力是制度力,我校要制定“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案例大赛推进办法,从人力“年年足”、物力“年年丰”、财力“年年投”等维度保障案例大赛“年年有”。第二力是组织力,我校要基于“走出(借鉴先进做法)、请进(吸收成功经验)、沉淀(彰显我校特色)、显现(出多成果、出好成果)”四步走的策略,将案例大赛的成果从院级推向校级,从校级推向省级,从省级推向教育部,从教育部推向国际。

四、学习评价贯通案例写作

为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转变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16]。无论是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对写作过程进行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对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属于结果性评价,因此写作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校基于“复一礼、长二力、留三例、获四利、越五篱”的理念[1]将案例写作贯通到学习评价中。

1.复一“礼”

即案例写作要复归“以问题为导向”的理念。问题来自企事业单位,学生要“围绕一个企业多问题训练,一个问题多企业训练两种模式”进行写作。

2.长二“力”

即身体力行和同心协力。身体力行指每一个学生在案例写作过程中要实实在在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同心协力指每一个学生要与团队成员一起,群策群力地将编写教学案例与基于案例的科学研究相结合,撰写过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发出一批基于真实情境、符合案例教学要求、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

3.留三“例”

即作为一项硬性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要以团队合作形式(也鼓励个人独自撰写)将企事业单位的问题形成三篇案例[17]:一是形成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二是提供参加全国百篇优秀案例评选的案例,三是形成有深厚理论色彩的研究案例。

4.获四“利”

即学生获取实践能力、教师获取实践感知、企事业单位获取实践策略、学校获取实践品牌。具体来说,案例写作对于学员要有能力提高(案例写作能帮助学生早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胜任力),对于教师要有成果提现(案例写作能帮助教师开发出原创案例,并加强研发的合作),对于企事业单位要有对策提炼(案例写作能帮助企事业单位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学校要有声誉提升(案例写作有助于产学研合作,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服务于经济建设,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5.越五“篱”

这五个“藩篱”是现场调研、问题诊断、方案形成、策略检验和案例形成。第一篱是学生要到企事业单位调研;第二篱是开展头脑风暴,凝练问题;第三篱是通过团队合作,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四篱是接受企事业单位的检验;第五篱是基于理论对方案进行总结提升,最后撰写出高质量案例。跨越每一“篱”追求的是以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旨归,通过层层推进和级级深化,学生能集思广益地撰写案例,以此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此,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点拨者”,只答疑不解难;企事业单位的角色只是一个“检验者”,只做“裁判”不当“运动员”。

五、效果

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案例大赛、案例写作这四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没有绝对的区分。如案例教学、案例大赛和案例写作要顺利实施,需以案例开发为基础。同时,案例教学、案例大赛和案例写作的过程也是案例开发的过程。因此,案例开发并不是教师的专属工作,研究生也是案例开发的主力军。当这四项工作协同推进时,案例教学体系实施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也验证了教与学学术的理论,即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同时学也能促进教师更好地教。我校自构建“四贯通”案例教学体系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风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1.案例库平台投入使用

我校现已开发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最大的教育硕士教学案例库。通过该平台,用户可以上传、编辑、学习教学案例。该平台的开发由互联网教育数据分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教学科研网络中心共同负责完成。该平台包含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种用户类型,每个账号对应一个用户。用户可以根据案例分类或关键字对案例进行搜索和学习,在案例学习中,师生可以查看案例信息、视频附件信息、专家点评、相关推荐和案例评价;在主页功能中可以查看新闻、公告和推荐的案例,主页还提供通往数据可视化界面的链接。在平台首页中可查看到案例分类、站内快讯、通知公告、推荐案例和更多信息。用户在观看案例时,系统会记录用户的观看记录,为后续分析用户的学习行为提供数据。例如,在2018年和2019年我校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生暑期授课中,教育硕士生非常认同该案例库平台,认为这些经典的案例“为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提供了活生生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2.案例教学逐步推进

20187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学案例专家工作小组(第八次)暨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工作会议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学校研究生院组织各培养学院的学科负责人聆听了专家的报告,并组织了案例教学内涵与推进的学术沙龙。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经过专家遴选,资助    5门课程以案例教学(全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开展,10门课程以中案例教学(一半左右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开展,15门课程以小案例教学(三分之一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开展。为了方便案例教学的推进,研究生院引进了毕博(Blackboard)和“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受资助的课程全部进入平台授课。法律硕士生普遍反映,案例教学有助于他们基于真实的法律问题进行学习,有助于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学科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

3.案例大赛全面展开

自推行案例大赛以来,我校在研究生学术月专设校级案例大赛专场。以2017年为例,经过学院初选,共计15名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案例大赛的卓越奖、45人获得优胜奖。20162017年,在教指委组织的大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组织的大赛、国家各专业教育学会(行业协会)组织的大赛上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3项。现在,我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练、以赛促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其中,我校工程硕士生全部编入大赛团队中,“每时每刻的大赛氛围,给我提供了非常棒的职场体验”,一名工程硕士生如此说。

4.案例写作渐成常态

我校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方向课的课程论文以案例分析为主,并要求各学院任课教师要指导优异的课程论文作者再次修改,直至达到能进入我校案例库的水平。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结束后,共计7篇课程论文经专家再次评审后被收录到我校案库;实习结束后,专业学位研究生都必须提交一篇基于案例分析的实习报告。优异的实习报告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达到被我校案例库收录的水平。有名教育硕士生说:“反复修改实习报告,加深了我对教师智慧的理解,我也知道未来如何像李镇西一样,写好教育故事。”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结束后,共计9篇实习报告经专家再次评审后被收录到我校案例库;从2018—2019学年开始,我校已经着手遴选优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充实到我校教学案例库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EB/OL]. (2015-05-07)[2018-08-04]. http:// 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4/ 201505/187792.html.

[2]   王玉衡. 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2): 84-90.

[3]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EB/OL]. (2014-12-09)[2018-08-1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5/201501/182992.html.

[4]   关于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的通知[EB/OL]. (2018-05-04)[2018-08-08]. http://www.moe. gov.cn/s78/A22/A22_gggs/A22_sjhj/201805/t20180510_335548.html.

[5]   王应密, 张乐平. 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4): 166-171.

[6]   郭文臣. 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7): 55-58.

[7]   肖建杰.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09(6): 68-70.

[8]   高宁, 刘松乔.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类型[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11): 69-72.

[9]   熊华军, 丁艳. 当前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类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2(9): 34-38.

[10] MERSETH K. The early history of case-based instruction: insight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oday[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91, 42(4): 243-249.

[11]  ROBBINS S. Organization behavior[M]. Person Education Australia, 2008: 380-381.

[12] 刘录护, 扈中平. 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J]. 教师教育研究, 2015(3): 79-85.

[13] 张新平. 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 课程?教材?教法, 2002(10): 56-61.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108.

[15]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2009-03-19)[2018-08-09]. http://old.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4/201505/187792.html.

[16]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 (2013-11-04) [2018-08-18].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823/201311/159870.html.

[17] 李学昌. 构建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导向的案例教学体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11): 11-15.

(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年第4期)


[1] 该理念的提出以及论述受李学昌观点的启发. 参见: 李学昌. 构建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导向的案例教学体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11): 11-15.